来源: 日期:2020-07-24
“江边发现几口地笼、刺网,马上进行定位。”7月14日早上8点多,渔政执法船“中国渔政32118”在张家港市双山岛周边水域巡查时,船长沈国华发现了几口用于非法捕捞的地笼、刺网,他立即通过船上的定位系统记录下精确位置,转交执法人员进行清理。
沈国华正驾驶渔政执法船
过去45年,沈国华以船为家,“江为田园、鱼为衣食”。如今,退渔上岸,62岁的他有了新的工作,被张家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聘为“渔政船船长”,从“捕鱼人”成为了一名“护鱼人”。“我现在主要配合渔政执法人员,在江面上巡查三无船舶、非法捕捞等,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贡献一份力量。”沈国华说。
沈国华是淮安人,从17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上船打渔,以船为家,以渔为生。24岁那年,他结识了张家港的一渔家女儿,于是落户张家港。随后,经验丰富的沈国华还当上了张家港市永联渔业队的“船老大”,带领19艘渔船、20多个渔民兄弟一起打渔为生。沈国华说:“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1987年刀鱼捕捞季,当时一网捕了500多斤刀鱼。后来长江刀鱼越来越少了,效益也一年不如一年。”
沈国华夫妇和渔船最后一次合影 黄智强 摄
随着长江渔业资源减少,2002年开始,刀鱼的传统捕捞季被定为长江禁渔期,只有领到专项捕捞证的渔民才可以捕刀鱼。对于坚守的沈国华来说,一年10多万元的刀鱼捕捞收入,依然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就在沈国华以为自己会像父辈一样,在船上度过一生的时候,2019年1月,长江刀鱼永久全面禁捕。“收到禁捕消息的时候临近春节,当时我们已经花了6万多元添置了新网具,准备年后捕刀鱼。禁捕了,也不知道自己除了捕鱼还能干什么。”但是沈国华心里明白,“保护长江是为了子孙后代。如果再不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就看不到刀鱼、河豚了。长江母亲河养活我们渔民祖祖辈辈,现在该是我们报答她了。”于是,沈国华亲手拆了渔网,“洗脚上岸”。
“长期以来,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张家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钱平说,“禁渔令”的实施,能够留出更多空间和时间,让长江休养生息,为子孙谋利造福。
永联渔业队全体渔民“洗脚上岸” 黄智强 摄
“船老大”沈国华的“上岸转型”,是张家港市渔民全面退捕上岸的缩影。
2020年起,长江流域开启十年禁渔期。张家港市认真摸底渔业现状,制定并落实退捕补偿政策。2019年12月底之前,全市25艘长江捕捞渔船全部退出并拆解报废,《内陆渔业船舶证书》全部收回注销。今年春节前,足额兑付渔民退捕补偿资金1394.54万元。
此外,张家港市高度重视渔民上岸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发放为期两年的过渡期临时生活补贴,将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按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并积极引导退捕渔民转产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