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6-08-24
——记江苏最美人物、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上)
□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王乐飞
25年的军旅生涯里,部队“大熔炉”淬炼出一位保家卫国的优秀军官,年仅42岁已是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
11年的村官征程中,他一心一意造福父老乡亲,义无反顾投身“三农”新事业,农村“大课堂”实践出一位有勇有谋的基层“舵手”,带领农民兄弟交出了一份新型城镇化“答卷”。
他,就是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一位甘愿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自主择业回乡工作的复转军人。作为江苏“最美人物”,近日,吴惠芳被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联合授予“最美复转军人”荣誉称号。
一张“白纸”上绘出中国农村最美画卷
走进永联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一块块“金字招牌”格外耀眼。令人艳羡的是,这里还挂牌了国家4A级景区。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马头墙……江南水乡建筑文化将永联小镇装扮得景色宜人。“我们的家园风景如画,生活幸福快乐,”永联村民薛栋华说。跟这里的村民聊天,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味道。
但在11年前,这里还是杂乱无章的散居村庄。“2005年,我们开始搞新农村、城镇化建设,面对的是一张‘白纸’,村干部们是一脸迷茫。”原永联村村委会主任刘雪祥说。
也就在这一年,带着“让父老乡亲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生活”的愿望,吴惠芳以自主择业的方式,从部队回到永联,成为村民们亲切的“小吴书记”,开始在这张“白纸”上精心构思。
城镇化建设中,吴惠芳可谓是“大刀阔斧”。2006年,他与班子成员研究后,大胆抓住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试点机会,依托永联村强大的集体经济,投资15亿元建设了占地600亩的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并配套建设了医院、农贸市场、学校、商业街等现代化公共设施。
完善产业结构,吴惠芳则是“妙笔生花”。 一直以来,永联村集体经济是“一钢独大”。在没有任何先天资源的情况下,吴惠芳创新打造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并创意举办“永联江鲜美食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短短几年间,永联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速成为“后起之秀”。数据显示,2015年永联景区游客达86万人次,产值1亿多元。同时,带动400多名村民就业,小镇门面租金收入1000多万元。
发展现代农业,吴惠芳用的是“工业理念”。村里土地流转后,成立了永联现代农业公司,建设了4000亩苗木基地、3000亩粮食基地、400亩花果蔬菜基地、1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高效农业,鼠标成为了种田农具,农民成为了产业工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钢厂的余热成了种花、养鱼的“宝贝”。
近年来,永联的农业、旅游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现代化的永钢集团也转出了“升级版”。数据显示,永联村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利税13亿元,永联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4万元。
更令永联人自豪的是,永联村还先后登上了上海世博会和米兰世博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民的新形象和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新成就。吴惠芳说:“永联就要建设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三轮齐转”转出 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永联之美,不仅在于建得好,还在于管得好。
永联小镇金手指广场旁的村民议事厅,是当地一个标志性建筑物。议事厅里设有三四百个旁听席,外面还有可以现场直播的大屏幕。“村里大事要在这里讨论、表决。”吴惠芳说,开村民代表大会时,村民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直接走到中间发言席提意见。
“这个议事厅的存在,让基层民主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常务副社长宋兴祥说,村民们说一说、议一议,说透彻了、议公平了,就少了一份矛盾、多了一份和谐。
永联小镇北街上,永合社区服务大厅里秩序井然,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民政、计生、社保等事务。这是城乡公共管理和服务均等化的一个注脚。
农民集中居住后,除了享受到便利舒适的生活外,还遇到了诸多“烦恼”。村域内人口上升,农贸市场内大量蔬菜和肉类从外地进入,村里无法确保市场上的食品安全;马路上人流量、车流量加大,村里道路上架起了红绿灯,安装了高清摄像头,但一些车辆熟视无睹,村里无权处理这些交通乱象……“这些问题关系着村民的切身利益,但村里又没有政策权限进行治理。”吴惠芳说。
吴惠芳积极向上反映情况,寻找解决方案。2009年3月,上级政府在永联成立了社会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把公安、交警、城管、工商、卫生、消防等机构和执法人员派驻到永联,同时把医院和农贸市场交给镇上统一管理。2010年5月,永合社区成立,让村民变成居民,实现身份转换,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吴惠芳说:“我们既要有城镇化的基础设施,也要有城镇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在永联爱心互助街上,“红马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这里,空巢老人的饮食照料有了着落,双职工子女放学后有了去处……19个志愿服务项目,个个是“急居民所急、想居民所想”。用吴惠芳的话来讲:“爱心在互助中得到闪光。”
“公共服务力所不及的社会问题,要靠社会的力量来解决。”吴惠芳说。目前,在永联村党委的牵头下,由28个党支部实施,成立了永联为民基金会、志愿者联合会、惠民服务中心、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成为了社会治理的有效补充。
城镇化建设推进中,吴惠芳和班子成员大胆推行民主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化管理“三个轮子一起转”,探索构建了“党建引领、区域协同、群众参与、依法办事”的现代乡村治理新模式。
“这个化,那个化, 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管弦乐是高雅艺术的代名词,在农村鲜有耳闻。然而在南丰小学永联校区却有一支管弦乐队——永联荷风管弦乐团。每周四14:00-16:00,11名来自上海的专业老师给孩子们授课。孩子们不需要花一分辅导费,就可以学习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等乐器。乐团虽然成立不到一年,孩子们已经能演奏《龙的传人》《欢乐颂》等曲目。
村小成立管弦乐团,别人看起来是时髦,但吴惠芳却认为是一个育人手段,“孩子是永联的未来,能让永联孩子从小就接受高雅艺术熏陶,我们不惜代价。”乐团的乐器由北京一家基金会赞助,而辅导老师每年近40万元的费用全由村里埋单。
“不管是这个化,还是那个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吴惠芳说。
孩子的教育显然是重中之重。永联小镇配套建设的学校,硬件设施一流。但因为是农村,师资力量却与城市小学相差甚远。为此,作为苏州市人大代表的吴惠芳,通过调研写出《关于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的建议》。该提案得到了苏州市、张家港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南丰小学永联校区被列为张家港市均衡城乡教育资源试点单位,有力提高了教育质量。
培育现代农民,永联还有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永联村有一个实行了10多年的“文明家庭奖”,将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文明行为纳入考核评比,村集体每年拿出1000万元给予奖励,分数和奖励挂钩。
在吴惠芳的推动下,永联社会文明联合会成立。“这是协同区域各治理主体共同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纽带和平台。”吴惠芳说。联合会成立后,相继推出了“公厕文明”“交通文明”“餐饮文明”“祭祀文明”等文明专项行动,并和“文明家庭奖”对接。
“社会文明建设就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把一件件小事办好,整个社会就文明了。”吴惠芳说。如今,永联村的公共如厕环境、停车秩序大为改观,居民的人居环境也明显改善。“以前公共厕所里又脏又破,外来游客都不愿意用。现在公共厕所又美观、又干净,一点也不比家里的卫生间差。”村民戴志刚说。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的素质,是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吴惠芳说,“永联之美,最美一定是美在永联人。”
上一篇:永联村:文明新风“管”出来
下一篇:不忘初心,做勇立潮头的新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