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永联村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城事]:永联村:探索城镇化新蓝本

来源: 日期:2015-01-21

  本刊记者 杨云倩 摄影报道

黛瓦白墙,清水拍岸,绿柳拂堤。景色怡人的小区,设施完善的学校,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钢厂……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经济实力位列前三的永联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建设,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不断接近“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目标。  

多元化发展之路

1984年,永联村办起了轧钢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年30万元起家的乡村企业现已成为年炼钢、轧钢产能各800万吨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永钢集团。在钢铁行业整体盈利不佳的当下,永钢集团不断做精优特钢领域,重视科研创新、环保节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永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达18.7亿元。据永联村党委副书记、永钢集团副总经理吴惠芳介绍,历经三次改制,永联村始终坚持 “村企合一”,25%的集体股权保证村集体每年从企业盈利中获得分红。

受益于集体红利,几年前,永联村成立了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将全村耕地统一流转给合作社,同时成立了4家公司,分别经营4000亩苗木基地、3000亩粮食基地、400亩鲜切花大棚和100亩水产养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在永联现代粮食基地生产指挥中心,宽大的LED显示屏上更新着水分、温度、气压、土壤成分等各项数据。“在农闲季节,粮食基地里只需3名管理人员,农忙时节也只需20多人,小麦亩产能达到750公斤。”中心工作人员刘文介绍。在永联村,农民种田的景象已经成了“过去式”。

走进“天天鲜”蔬菜种植基地的连栋温室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从荷兰引进的蜜蜂正在辛勤劳动。基地负责人夏彭飞介绍,供热系统采用的热源来自永钢集团的生产余热,实现了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目前,基地全年种植品种多达70多种,年产各类果蔬300万公斤。”夏彭飞说。这里的蔬菜不光在直营店供永联村民购买,还配送张家港市50多个合约单位。据永联天天鲜配送公司经理张爱芹介绍,“天天鲜”还成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村民在家里轻敲键盘,次日就可到相关配送点或就近门店取货。”

“永联大米粘粘糯糯,就是跟别的地方的不一样,我们村民都能吃得出来。”村民孔大姐自豪地说。

在大力发展一二产业的同时,永联村还在谋划多元化发展之路。永联村成立了永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吃江鲜,到永联”已经成为永联村旅游的一大品牌特色。“除发展钢铁、重工两大板块外,我们依托现有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现代物流、房产开发、金融投资、旅游餐饮等非钢产业板块,提高村民‘造血’功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吴惠芳说。

比城市居民更优越的生活保障


与永钢集团仅十分钟车距,能容纳3200户、10000多名村民的“永联小镇”,如同一座融入现代便民设施的水乡民俗园,让人啧啧称赞。带自动扶梯的地下人行通道、宽阔明亮的文化活动中心、水幕电影……让人很难将眼前景象与“村庄”二字联系在一起。除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楼房,村里还相继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休闲广场、戏楼等文化休闲场所,并且保证月月有演出、周周放电影、天天有戏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如永联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当年所说:“城里人有的我们要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2006年,永联村拿出15亿元建设了“钢村嘉园”小区,并配套了农贸市场、医院、小学、幼儿园、超市等附属设施。

“只要有永联村户口,就能以每平米500元的价格购得一套140平米或153平米的70年大产权房,选楼层、户型都是抽签决定。”薛栋华一家人2005年从东华村迁入,享受着和永联村老村民一样的待遇。“进了永联门,都是永联人。”永联村先后合并了周边共4个村,金手指广场的“4+1”雕塑形象地展示了五个村齐心协力共发展的美好愿景。

永联村村民除了统一拥有城镇社会保险之外,还可以享受到永联村的“二次分配”。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蒋志兵介绍:“二次分配包括土地流转费1300元/亩,菜金补贴300元/月,养老金600元/月,家庭文明奖1000元/人,另外还有助学奖、老党员关爱基金、尊老金等。现在永联村90%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回到本村工作,永钢集团每年还能招来300多名大学生。”

目前,永联村已经实现“家家有电脑,户户能上网,人人一卡通,全村一网通”。正在推进的“智慧永联”建设,意在让全体村民融入信息社会。从2013年起,村里投入2000多万元开展电脑知识普及工作,培训后通过考试的家庭,村里给予奖励1000元。2014年7月6日,永联村还成立了苏州市首个村级文联,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65岁的薛栋华不仅在文联找到了精神寄托,还担任了永联村“五老”志愿者协会会长,与一群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和老文艺爱好者一起,成立义务环保队、义务调教队、体育健身队等,发挥余热,传递爱心。

“现在永联村有98%的村民集中居住,98%的土地集中流转,98%的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98%的农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优越的生活保障。”吴惠芳说。  

爱心互助,让村民更有尊严

在永联村有这样一个共识: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给村民完善福利保障、注入文化活力、提高文明素质,才是拉近城乡差距最重要的一环。

永联村的“村民议事厅”于2013年启用,村民二次分配、社员资格确认、拆迁安置办法等重大决策,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过民主讨论决定。

2012年,永联村投资近200万元的“爱心互助街”正式挂牌投入使用。每天中午11点半左右,永联村助理餐厅的志愿者都会拎着篮子,去往订餐的老人、残疾人家里,给他们送去热乎乎的午餐。午餐由永钢集团后勤服务公司统一提供,“饭菜和永钢集团工人一样,都是8元标准,4元由为民基金补贴,个人只要出4元钱,就可以享受到营养的伙食。”志愿者孔雷介绍说。在永钢集团工作的孔雷是永联爱心互助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员,2014年,孔雷参加了超过72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爱心礼包、爱心生活包、爱心蔬菜……志愿者联合会展开了一系列扶困帮贫的工作。来自永钢集团、永联村、永合社区的2260余人成为志愿者联合会的成员。“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普通志愿者在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残疾人帮助等领域的服务能力还不够专业,我们今后也将开展更多培训,让永联村的志愿者服务更精、更强。”爱心互助街管理员华安兴说。

助理餐厅只是爱心互助街上的小小一角。在这条200多米长的街道上,藏书4万册的永联图书馆、设备先进的电子信息阅览室、爱心超市、台球室、健身房……十余个服务功能室涵盖了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了让爱心互助街持续运行下去,村里还设立了“为民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

“永联到处充满着社会主义元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如此评价。

“在永联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就业能力建设,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让村民成为真正的市民。”永联村党委副书记吴惠芳说。永联村这一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正在试图为中国农民的小康之梦提供一个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