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0-07-10
“自从小区开始分类投放垃圾,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连苍蝇蚊子都少了许多。正确投放垃圾还能积分换生活用品,大家何乐而不为呢?”自2019年10月启动垃圾分类试运行以来,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已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新时尚。
永联村垃圾分类投放站点 黄智强 摄
创新模式,确保垃圾“源头”分类
早上7点,家住永联村的王巧英穿上红色志愿马甲,准时来到自家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等待居民们前来投放垃圾。她的身份不仅是一位党员志愿者,还是一位“桶长”,负责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检查居民垃圾分类是否准确。
“今天轮到我上岗当‘桶长’,在早晚投放垃圾的高峰期,我就在这里教大家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王巧英说。据了解,为了在源头上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引导居民建立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永联村实行了三级“桶长制”模式,
“一级桶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二级桶长”由居委会班子成员担任,每人划片包干一个网格,对责任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总体监督指导;“三级桶长”为责任区内的党员、楼道长、居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志愿者五类人员,直接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今年91岁的小区居民马二姐,每天早晚都会去扔垃圾。“刚开始不太会分,每次扔的时候我都让他们帮我看看。”在“桶长”的耐心帮助下,现在大部分垃圾该怎么分她都记住了,“只要用心,不管年纪多大都可以学会垃圾分类。”马二姐对做好垃圾分类越来越有信心。
智能驱动,依托科技监管“神助攻”
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是永联村垃圾分类卓有成效的一大利器。目前,永联村共设置96台智能垃圾分类箱、10台智能可回收箱、8台积分兑换一体机,并且建设了宣教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场所。
每户居民都发放有绿色积分卡、二维码垃圾袋,居民可以通过刷卡、扫描垃圾袋二维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智能垃圾分类箱设有满溢报警装置,一接到报警,清运员立刻将垃圾清运至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巡检员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便可以追根溯源。
“智能化垃圾分类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不仅能极大加快垃圾分类处理的速度,还可以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度和准确率,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永联村党委副书记秦欢说。
为了从根源上破解“前端细分类,后端一勺烩”的前分后混现象,永联村采用“四条线”收运处置模式,杜绝混装、混运问题,分拣后的厨余垃圾由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清运处理,实现资源合理化应用,其他垃圾由镇环卫所清运处理,可回收物由镇废品回收中心负责处理,有害垃圾集中暂存后送往专业公司规范化处置。
截至目前,永联村实现了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68%,居民投放积分总数达748万分,已实现垃圾减量312吨,其中厨余垃圾占其他垃圾处理量的57.3%。
配备分类垃圾收运车 李立峰 摄
奖惩促动,用好居民自治“绣花针”
“在小区里分类投放垃圾,可获得绿色积分,积分可以换生活用品,很实惠。”永联村居民沈永琴在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了一桶食用油。
据了解,为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激励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永联村出台了积分兑换制度,在智能垃圾分类箱内正确投放垃圾,就可以获得绿色积分。累积一定的积分,就可以兑换生活用品。
此外,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水平,永联村还对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月度评比,在小区电子大屏、楼道里公布“红灰榜”。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典型在红榜内公示,并给予家庭文明积分奖励;拒不配合垃圾分类,且偷倒垃圾的居民,则将在灰榜内公示,并扣除垃圾分类绿色积分。
永联村通过绿色积分换购、“红灰榜”、文明家庭考核等方式,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和动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及时发现、宣传垃圾分类中的先进典型,切实用典型的力量带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