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0-04-24
永联小镇
走进张家港永联村永联小镇,标志性雕塑“金手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只寓为“创造”的金手指,记录着永联村“白手起家”,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建村50年来,永联村从苏南地区最小最穷的一个村,成为全国农村前三甲,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显著标杆。
“四个99%”,见证幸福生活
走进永联小镇,成片的楼房便映入眼帘,有的是低矮公寓楼,有的是三十层左右的高层,错落有致,大气雅致;沿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漫步,小桥流水、花木葱笼的自然环境,让这里又有了江南水乡的韵味。永联江鲜美食街上,各类商铺饭馆逐渐恢复堂食,三三两两的食客安心就坐,等待着久违的江鲜美食端上桌来。
在永联村,游客感到震撼,村民则感到幸福。目前,永联村已实现了“四个99%”:99%的村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99%的耕地实行了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管理;99%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镇居民更加优越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村级经济强盛、村民生活富裕、村庄文明有序的永联村——
2019年,永钢集团营业收入750亿元,利税56亿元,年产钢900万吨,再度入围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为村级经济立起“坚实臂膀”;永联小镇拔地而起,1万名农民从田间老屋搬进了宽敞楼房;永联村里的“村民议事厅”宽敞明亮,在这里,百姓矛盾问题大家议、百姓利益诉求民主谈。
从高空俯视永联,可以清晰地看到,占地6000多亩的新型工业区——永钢集团,占地1000多亩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以及占地8000多亩的现代农业区三块区域在永联村12平方公里范围内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新农村的瑰丽画卷。
全面发展,破译“小康密码”
回顾永联的发展历程,永联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坚持不懈的制度创新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堪称永联发展的核心优势,为永联决胜全面小康增添了底气。
地势低洼、十涝九灾,是40年多年前永联村的样子。面对恶劣的地理条件,永联人艰苦奋斗,把低洼地开挖成鱼塘养鱼,并填高鱼塘周边的土地种粮食,实现了养鱼和种粮的双丰收,淘到了“第一桶金”。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永联人克服重重困难,创办永联轧钢厂,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步入新世纪,永联村又自筹资金10亿元,用341天上马了百万吨炼钢项目,一举将永联轧钢厂发展成为大型钢铁联合型企业。
永联之美,不仅在于干得好,还在于管得好。针对永联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永联也积极转变思路,挂牌成立永联景区管理领导小组,实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均等化;在永联小镇成立永合社区,承担社区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各类社会组织,为社会治理提供有效补充。
还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永钢集团先后两次进行股份制改造,为村集体保留25%的股权,使村民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害。2006年,永联村自筹资金30多亿元,建设永联小镇,将每套140平方米的房屋,分配给每户村民家庭,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场等现代化公共设施,优化便利村民的生活。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要让每位居民在这里宜居宜业,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这样的蓝图需要每位居民发扬艰苦奋斗、共同努力去绘就。
补齐短板,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
不久前,永联村获评苏州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进集体。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永联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打通种养殖、加工、餐饮美食、销售、旅游观光等环节,打造生态链闭环,实现农业产业的协同、提质、增效。
永联时刻审视自己的不足,以率先实现“2022年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为目标,在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两个方面持续发力,补上村庄发展存在的短板。
多年来,永联充分发挥永钢集团的企业优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村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强村民的持续增收能力;加大加快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创业的平台,以创业促就业,让有能力的农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吸纳低能劳动力,与周边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解决低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除了在生活上实现富足,乡风文明也要谋求新突破。
永联坚持“以文立乡”“以文化人”,倡导村民由“苦身子”向“苦脑子”转变,由“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力求提高村民的文化、文明素养,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培养其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四月的暖意,唤醒了万物,也让永联按下了“重启键”。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永联人挥舞着锄头农具,忙碌着埋下“希望的种子”,为美好的未来积蓄起蓬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