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9-10-20
“中国革命从农村出发,中国改革从农村突破。”今年10月1日,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作为“农村改革领头人”,登上“希望田野”方队彩车,与安徽凤阳小岗村、浙江安吉余村的带头人肩并着肩,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
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右2)作为“农村改革领头人”,登上“希望田野”方队彩车
“能够代表中国8亿农民和60多万个行政村,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向祖国致敬,无比自豪。”至今,吴惠芳仍难掩激动之情:“这不只是我个人的荣誉,更彰显了永联村在中国农村改革中的代表性地位,是对永联这些年来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的高度肯定。”
“希望田野”方队彩车走过天安门前的场景,已经定格在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上。而画卷中,属于永联的闪亮瞬间,值得去深思,去审视。
一串“表情包”,讲述农村的故事,展现农民的力量
竖起大拇指,振臂握拳,摆出“V”手势,伴随着欢庆的音乐,踏出有力的节拍。10月1日,“希望田野”方队彩车经过天安门时,吴惠芳和小岗村、余村的带头人一起,用这样一串极富感染力的“表情包”,向伟大祖国致敬。
吴惠芳回忆,当彩车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总书记一直向他们挥手示意,让他们心中强烈感觉到了党中央对农民、对农村的关爱,大家情不自禁地喊出了:“总书记好!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并不断用上述3个动作表达他们农村农民代表的心声和誓言,“为祖国点赞!我们农民有力量,乡村振兴、战无不胜!”
有力的手势透过直播镜头,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吴惠芳解释说:“点赞,竖起大拇指点赞伟大祖国取得辉煌成就;力量,紧握拳头表达我们农民有力量,我们民族有力量;胜利,摆出手势表达我们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团结,我们手拉手,走农业合作、三产融合、共建共享之路;自由,表达农村改革,要勇于创新、迸发活力。”
这些寓意,是永联村奋斗故事的精彩浓缩,更是永联人坚定道路的自信表达——
从突破“以粮为纲”的禁锢,挖塘养鱼搞副业,到自筹资金办起轧钢厂;从341天时间打造百万吨钢铁企业,到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发展6个产业板块,使永钢集团成为全国最大村办企业;从投资20多亿元建起永联小镇,实现近2万农民就地城镇化,到建起永联议事厅,推动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从“村企合伙”“政经分离”清晰产权边界,激发发展活力,到建成由永联协调办、永合社区、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永钢集团、社会组织等五大主体组成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回望来时路,翘首新征程。“永联村从曾经全县最小最穷的村,发展成为全国的明星村,靠的是党的领导,国家的强盛,张家港精神。”吴惠芳说,站在彩车上,不仅感受到了自身的光荣和自豪,更加感受到了永联村作为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排头兵的使命和责任。
一条“善治路”,啃下改革“硬骨头”,构建发展“共同体”
数据显示,2018年,永联村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三,综合发展走在前列,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0多元。永联村的价值,决不仅仅在于它的富。永联村还是国家生态村、全国文明村,是和谐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永联村的“善治路”,给人以更多启迪。在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中,担当“尖兵”的永联村,肩负起“摸着石头过河”的使命。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吴惠芳提出建议,出台全国性或地方性《农村经济合作社管理条例》,明确农村经济合作社法律主体地位。这是永联村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痛点”的探索。可喜的是,今年7月,永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拿到苏州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集体经济拓出发展新空间。
永联的每一次探索,都凝聚了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大智慧。制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系统提出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提出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的“四美”标准,精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永联的创新做法,在全国农村发展治理专家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影响到了部分农村建设标准的提出。
永联的每一次实践,都写下了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新注脚——永钢集团两次改制,给村集体保留25%的股份,创建了以集体资本为纽带的共建共享实现形式,实现了由“村企合一”向“村企合伙、村企合作”转变,让永联村民永续享有永钢在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成果。
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成分复杂、利益矛盾多元的问题,永联村在社会治理上谋求突破。2009年,政府派驻了城管、卫生、交通等职能部门,促进公共管理与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
2011年,成立城镇社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村民变居民;2013年,制定经济合作社章程,对10676名社员进行确权,并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由社员代表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确保集体资产、土地、资本保值增值。同时,由永联村党委牵头,28个党支部实施,成立了永联为民基金会、志愿者联合会、惠民服务中心、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等社会组织。
啃下改革“硬骨头”,构建发展“共同体”。如今,永联村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区域协同、群众参与、依法办事”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吴惠芳先后把“永联经验”带到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的课堂上作讲座。
一个“指挥棒”,锚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托起人民美好向往
没有文明的新气象,就不会有农村的新气象。吴惠芳说:“不管是这个化,还是那个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征程中,这个“指挥棒”道出了题中之义,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之举。
基层民主,是美好生活的最亮标签。位于永联小镇金手指广场西侧的永联议事厅,便是培育永联村公民意识的一个“摇篮”。议事厅有200多个席位,设置玻璃穹顶,寓意着“打开天窗说亮话”;舞台背景是一面“立钟”,寓意着“百家争鸣”;厅外配有LED屏,走道也采用玻璃材质,可供村民实时观看和旁听。议事厅建成投用后,每当村里有重大事项需要决定时,村民代表们都要聚集在这里,充分发表意见。
村里还设立了社员议事会、居民评议会,先后民主解决了100多项事关社员、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永联一点通App把乡村治理搬上了互联网,村民相互监督,自我约束,让村里各种不文明现象无处遁形。村民议事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让村民享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更从本质上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
“去年我们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研究了‘福村宝’项目,村民每年交50元享受大病救治。大家充分商议后,认为这个项目很好,一致同意实施。”永联村民陆卫红说。
乡风文明,是美好生活的最好注解。永联有一条爱心互助街,“红领巾驿站”“爱心超市”“亲情浴室”等18间“门店”沿街分设,爱心在互助中闪光。永联还有一项“文明家庭奖”,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纳入百分制考核条款,实施年度考核,与二次分配、福利待遇挂钩。永联更有一个“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由永联区域内热衷文明建设的自然人发起成立,已在村里常态化开展了公厕文明、交通文明、餐饮文明、祭祀文明和诚信体系创建等活动。
从传统农民到文明市民再到合格公民,永联村精神文明建设进入3.0时代,共建共享,爱心互助已成为每一个永联人的自觉行动。
“让永联的老百姓从文明市民向合格公民转变。自觉当好小镇主人,参与社会治理,在共治中共享美好生活。这是乡村振兴对乡风文明提出的更高要求。”吴惠芳说,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永联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把永联村建设得更兴旺、更美丽,力争在2022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