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9-10-16
交汇点讯 近日,由永联旅游公司组织的“永联稻香节”亲子研学活动火热进行,来自苏州各幼儿园的近1500位师生及家长来到永联村粮食基地内,通过体验捡稻穗、扎稻草人等传统农事活动,亲近自然,感受田园生活。
近十年来,永联村紧紧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主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把运营资本化、生产智能化、产业融合化、营销网络化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形成多个农业新业态,使农业成为“有说头、有玩头、有奔头”的特色产业。
2009年,村民将手中的土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后,永联村经济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永联村先后建成了占地4000亩的苗木基地、3000亩的粮食基地、400亩的花卉果蔬基地、100亩的特种水产基地以及500亩的江南农耕文化园,并通过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基地实行企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由256块长宽一样的标准化田块组成,田块周围全部配备了机耕路、防渗渠道和绿化种植;借助水泵站、排涝站、电动阀和田块地下的供水管道,保证田间灌排水需求。每块田都安装了一个水位检测计,可以实现对田间余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并与基地的灌溉控制系统联网,预先设定好水位值和电动阀的控制程序,农技人员只需坐在指挥中心里点点鼠标,就可以指挥整个粮食基地的灌排水作业。
永联“天天鲜”蔬菜基地,一条条细长的软管,贯穿到菜畦中间,将有机肥料与清水配兑成的肥液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同时,该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慧云平台等,让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远程监视、控制棚内环境。
……
目前,永联村的农业基地目前8000亩耕地上的农业生产活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大幅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程度。
“基地平时只需四五个人管理,而粮食从收割到大米上市只需两天时间。”粮食基地负责人马振平介绍,永联粮食基地设有智能化育秧中心、农机中心、烘干中心和谷物加工车间,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粮食基地在3000亩标准化高效农业示范田基础上,继续选择区位条件好、生产规模大、环境质量优的周边乡镇开展订单式种植,逐步建立起万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永联村不忘重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始终坚持选择优质品种、坚持绿色栽培、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用量,生产绿色健康食品。天天鲜蔬菜基地还建立了农产品检测室,运用信息化技术对种植过程进行全流程追溯。
粮食基地采用“稻鸭共作”的种养复合型生态农业技术,生产的“永联大米”晶莹剔透、香软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2015年被选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唯一指定用米。
与此同时,永联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利用永钢集团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余热为水产养殖、花卉种植、工厂化育秧、粮食烘干等提供热能, 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永钢集团资源的浪费,而且每年能为永联村的农业生产节省近500万元的生产成本。
此外,永联村还发展打造“田园风情小镇”,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商业等服务业相融合,构建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美食体验、研学旅行等一系列旅游产业形态。“去年冬天我们一家三口在蔬菜大棚亲手采摘涮火锅,今年孩子还想再去一次。”当前,依托农业而形成的新型研学旅游业态已赢得了众多家长的青睐。2018年,永联旅游实现游客100万人次,农业和旅游营业收入达2.5亿元。
今年,永联村再度升级。永联小镇中央公园、农耕文化园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占地660亩的永联创意田园区一期工程相继竣工,打造出展示江南田园风情、感受江南农村生活的原生态游憩空间。
如今的永联村已逐步形成了“基地—加工—美食—销售—观光”的农旅结合全产业链,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天天蔬菜大棚都变成了游客的观光地和消费地,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观景尝鲜。
交汇点记者 宗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