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9-09-09
吴惠芳在工作中。黄智强 摄
——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吴惠芳
□本报记者 王会信
9月5日晚,中央文明委在北京举行“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此届苏州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吴惠芳,一位甘愿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自主择业回乡工作的复转军人,一位把忠诚和担当书写在“战场”上的共产党员。2005年,怀揣着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的梦想,从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岗位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工作,14年的征程中,一心一意造福父老乡亲,义无反顾投身“三农”事业,带领农民兄弟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
从师级军官到村干部
1980年,吴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部队工作,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战,也曾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并先后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已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城市优越生活环境,不给部队增加负担,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投身新农村建设,成为“三农”战线的一名“新兵”。
如何才能打开局面?那时的永联村已在他的父亲——老书记吴栋材的带领下,实现了从江边荒村向苏南富裕村庄的转变,正迈入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对于吴惠芳而言,从部队回到农村,变的是角色和岗位,不变的是一位共产党员造福群众的使命担当和为民谋福的情怀信念。
凭借政治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走访调研,吴惠芳回到永联第二年,就主导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启动现代化新永联建设,并系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全面推进永联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吴惠芳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从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永联村美丽乡村建设。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全国农村发展治理专家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农村建设标准的提出。
现在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探索乡村治理新机制
农村是个“大课堂”,走在全国前列的永联村,则肩负起“摸着石头过河”的使命。为探索建立适合城镇化乡村的治理模式,吴惠芳用了10年时间,分四步来解决这一根本制度问题。
2006年,国家住建部在苏州推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吴惠芳与班子成员通气之后,大刀阔斧地把散居在田间地头的3600户农户全部拆迁掉,将张家港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1000亩指标全部争取到永联,建设了占地600多亩的农民集中区——永联小镇,并在小镇上配套建起了农贸市场、医院、商业街、学校等现代化设施。如今的永联人,住的都是大产权、红本子的商品房,在村里就能买菜、上学、就医。
村民集中居住之后,村域内居住人口也开始急剧上升。吴惠芳认为,农村城镇化既要有城镇化的基础设施,也要有城镇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张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在永联成立了社会管理协调小组,把公安、交警、城管、工商、卫生、消防等机构和执法人员派驻到永联,实现了城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永联人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务。
1998年和2000年村办企业永钢集团转制时,永联村坚持给村集体留下了25%的股份,也给村民种下了一棵摇钱树。为实现村企共建共享,同时确保企业市场化经营,吴惠芳将永钢集团和永联村的财务完全分开,村企两本账;管理班子分开,村企两套管理人马,两套薪酬体系。
永联村除了持有永钢集团25%股份的集体资本,还有300多个门面店的集体资产,8000亩耕地的集体土地,年可支配收入达1亿多元。同时,永联村有1万村民,1万多外来人口,村委会管不了也管不好。吴惠芳决定推进政经分离,建议成立城镇化永合社区、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确保集体资产、土地、资本保值增值。2018年,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员年人均福利分红近一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近5万元,每年还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直以来,永联村集体经济是“一钢独大”,符合条件的村民能进厂工作,很多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技能的村民进不了厂,家庭往往更困难。
2009年,吴惠芳提出来要在永联村发展乡村旅游。半年之后,江南农耕文化园开门营业。为了提升人气,他又在永联小镇上打造了一条江鲜美食街,带动了400多村民就业,2018年游客人次达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8亿元,永联小镇门面也随着人气的提升,年租金收入达1200多万元。
发展旅游产业尝到了甜头,吴惠芳决定用旅游带动农业,构建一个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将永联村8000亩的耕地建成了4000亩的苗木基地、3000亩的粮食基地、400亩的果蔬基地、100亩的特种水产基地,实现了种植养殖基地化;投资建设腌腊制品厂、谷物加工作坊及传统酿酒、榨油等作坊,实现了加工制作工业化……整合永联区域景点及江苏张家港市东部区域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长三角市民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观光产品化。
2014年,永联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7年,永联小镇被江苏省确立为首批13家田园风情小镇之一。
农民物质富裕了脑袋也要富裕。吴惠芳在带领永联人致富的同时,一直紧抓村民素质提升,既补“智”又补“志”,通过抓教育、抓文明、抓公益,使传统农民变成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变成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变成合格公民。如今,永联村已经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只要是对村民有利的事情,就要坚定地去做。”转业14年,从部队师级军官转身为农村干部,吴惠芳用军人钢铁般的意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腔热血为百姓,在永联村这片热土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