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9-03-16
本报记者 冯 佳
永联村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永联村曾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村代表登台展示。村集体拥有的江苏永钢集团,年销售收入368亿元,每年利税18亿元,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经济总量名列前三,上缴税收高居第二。
永联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同样让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瞩目。记者对话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请他讲述永联村现代化乡村治理的经验。
记者:永联村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也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在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方面您有哪些心得?
吴惠芳:首先是共建共享,这是村民共同致富的动力。永联村长期以来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并根据永联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上世纪90年代末,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永联村领导坚持为村民集体留下了25%的永钢股权,让他们能够长久享受到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成果。现在,每个村民每年能分得红利近万元。
为了让共建共享持续,永联村引导村民团结奉献、勤劳致富。成立劳务公司,建设农民创业园,发展乡村旅游和商业街区等,确保村民充分就业,共同打造美丽家园。
其次,农村的发展还是要靠人才、靠科技。永联村一路走来,坚持“五湖四海”用人,不分地域,不分亲疏。目前党委班子七个人,只有一个是永联人。在发展过程中,永联运用大量先进科技技术,坚持科技兴农。
最后,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农村的干事创业者,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他们能否拥有长远的目光和打算,直接影响着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进度和成效。长期以来,永联坚持思想解放、科学谋划,总结提炼经验,制定发展规划。到2025年,永联村计划提前10年实现农村基本现代化。
记者: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永联议事厅”发挥了重要作用,能介绍一下“永联议事厅”的运作情况?解决了那些难事、矛盾?
吴惠芳:永联的老百姓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开始关心并希望参与集体利益分配的制定。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体现当家做主的场合,让基层民主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结合本村特色,建立了“永联议事厅”。
这里会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社员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议事。村里桩桩件件事情的决策、建议,都能在这里听一听、议一议。村民有了意见、诉求,也能在这里得到解决。在一次村民议事会现场,村民周女士要求村里补偿房子,她说:“我当初住在永南村,后来和永联村合并了,但是村里拆迁时,我的房子没有得到补偿。”看似合情合理,但事实是,她在前夫病亡后改嫁,同时把户口迁出了永南村,而且房子是在并村前拆迁,所以现在的拆迁安置分配福利,她不能享受待遇。尽管她一再恳求“女儿到了适婚年龄,需要婚房”,但按照规定以及公平公正原则,周女士还是未能如愿。这样的决定,也得到了现场大部分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的认可。
记者:据了解永联在扶贫关爱、慈善救助方面都有所探索,还有一些制定了标准,能说一下做这些事的思考和成果吗?
吴惠芳:永联村的慈善、仁爱离不开吴栋材老书记的示范与坚守,他率先垂范拿出自己25%股份捐给永联村集体,他还为慈善机构、学校积极捐款,组织员工、村民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筹集善款。老书记的大爱深深地影响了永联人,为他们埋下了慈善仁爱的种子。
早在2004年,永联村就设立“文明家庭奖”,将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文明行为纳入考核评比,每年拿出1000万元给予奖励。为了创新发挥这个机制的应有作用,今年重新以积分量化文明元素的方式,评选出金质、银质家庭,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唤醒村民追求善良和美德的初心。弘扬家风的同时,永联树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比如村民捐献骨髓成功配对、张家港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因为这样的机制推动,永联村的善行善举越来越多。
永联村培育了志愿者联合会、惠民服务中心、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健全互助模式。同时,还成立了为民基金会,致力于统筹辖区各类资源,建立可持续帮扶机制,在扶贫、帮困、助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去年,村民职工捐款达到2000万元。
记者:最后想问一下您心目中现代化的农村应该什么样?什么是未来农村社区的发展方向?
吴惠芳:目前,很多农村的集体经济已经有了突飞猛进,建设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再是最大的难题,因为用钱就能解决。但我们常说,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就会带来人的文明,一夜之间市民化甚至是公民化。
一个村庄的文明建设其实应该有三个层次:一是怎么把农民职业化,自食其力是文明的前提;二是如何把职业化的农民变为文明的市民,让生产和生活分开;三是从市民成为合格的公民,在社区生活中发声、参与民主自治。
实现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转变为体现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质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的永联,就是每一个村民都能完成从新型农民到文明居民再到合格公民的跨越,将文明礼貌、爱心互助、诚实守信、民主法治等当作自觉行为践行,并以此影响更多的人,真正实现精神世界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