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8-03-1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治理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新时代,我们该怎样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老百姓更有幸福感,让人民群众更满意?这样的话题,成了今年与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深有体会,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是连续四届“全国文明村”,永联村万余名村民之所以能过上和谐相处的幸福生活,党建是灵魂,村民积极自治是关键:“因此,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引导我们的村民强化自治、自觉、共治的意识,在共治中共享。我们建了村民议事厅,建立了村民议事制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这些年我们通过村民自治解决了许多问题,特别是我们制订了一批乡规民约,在安置、分配、包括一些利益矛盾纠纷调整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
【短评】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目标,对执政者的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更是盼望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老百姓的期盼。
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是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采取实事求是、切实有效的举措,以解决实际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朱亮编辑/贝茜)
原文:http://js.xhby.net/system/2018/03/19/030803183.shtml
上一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下一篇:乡村旅游让传统小村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