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8-03-1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了一幅空气清新、泉水透彻的乡间美景。随着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积极成就,人们对农村生活的要求不再停留于温饱阶段,而是希望家乡能拥有诗中所描绘的生态风貌。
然而,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生态平衡被打破,土地、水资源等被污染,致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为了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国家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2013年到2017年,中央财政5年累计安排6592亿元支持农村生态建设。从2018年开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
生态环境改善了,乡村还要宜居。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常务副经理吴惠芳建议,在国家加大投入、政府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细化、要具体,各项建设要有标准可参,有政策可依。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农村的厕所问题,建议在“厕所革命”过程中从改建、排污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标准;第二个是农村“断头路”的问题。如今农民富裕了,私家车数量逐年递增,以往修建的乡村道路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将车开到家门口”的需求,建议在道路建设中确立宽度等标准,形成条文规范,便于实施和验收。他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对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十分重要。”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农村将是“看得见山”的度假胜地,“望得见水”的养老天堂,更是人民“留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采写:本刊记者 张晓彤
责编:何晶 王翔
原文:http://www.chinareports.org.cn/djbd/2018/0315/3973.html
下一篇:农民“口袋”“脑袋”都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