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永联村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村党委书记和村民一起用“新”灌溉永联村

来源: 日期:2016-08-25

晨报讯(记者 周晶)现代化的商业休闲街、景观河,家家户户一套15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小高层住房,各类设施齐全的公共服务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在苏州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完全现代化的“城市既视感”,让人看到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农村扎实奋进的拼搏力量。而在永联人看来,跟他们一起揣着一股干劲在旁边默默撑船的,是那位满是主意和想法的领头羊书记——吴惠芳。


不同于所有宁静的乡村街道,一条不算长的朴实小路,是每位永联村人心底的一块柔软之地。在爱心互助街,82岁高龄的许老爷子被轻轻推到康复器械前,一套专门用于中风后进行末梢神经锻炼的桌台,每天都在帮助这位老人恢复,在这间宽敞的日间照料中心里,像许大爷这样的半失能老人,不仅能体会到如同子女在身边一般的悉心陪伴照料,更有城市老人享有的医疗保障。


留住人心,想想哪些是村民最需要的,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就是村里重中之重的“大事”。说干就干,在吴惠芳的带动下,永联村的干部们开始想着法子给村里添“贴心福利”。孤寡老人的午餐没有着落、孩子放学了父母还没下班,这些即便在繁华城市也无法一一妥善解决的问题,在永联村的这条爱心互助街里,缓缓地克服难关,创造奇迹。24小时智能图书馆、爱心驿站、邻里服务中心和多功能厅,2000名永联村人主动担当志愿者,让永联村人在互助中,互相温暖,众志成城。


2009年2月,永联村投资3000万元规划了2185亩现代粮食生产基地。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年产1500吨水稻、1000吨小麦,实现标准化的农田建设、自动化设备控制、智能化节水灌溉,一个用智慧去耕种的新永联让村民收获的不仅仅是富足。


成为了花园工厂和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后,永联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持续地发展自身、自给自足?一个念头在吴惠芳心里扎根了,为什么不能找到村子自身的优势来发掘呢?吴惠芳一方面考虑,刚刚离开了土地束缚的村民,因为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被横向切割而普遍不适应,另一方面作为旅游重镇苏州的一支,领着大家发挥地缘热度和优势,不是不可能。


经过勘察和精心设计,2009年,占地500亩的江南农耕文化园展现在众人眼前,每一寸农耕文化的影子都留有村民对土地的依恋,也迎来了对新生活的热情。“许多逐渐失传的农耕文化都能在我们的农耕园里看到,传统的榨油、打铁、做豆腐,让老一辈手艺人重拾信念和谋生之道,而年轻人也能献计献策,投入发展。”


“春吃江鲜夏玩水,秋采瓜果冬泡温泉”,带着永联村民改写“旅游经”,吴惠芳又一次赌赢了,2009年前客流量不到1万人次的永联村,在2015年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营收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