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永联村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吴栋材: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

来源: 日期:2016-07-01

□本报记者 徐 婷

敢破敢立、勇创大业、严以律己、无私奉献,说起永联村老吴书记,人们总是这样评价他。

吴栋材在1957年入党,拥有近60年党龄,他像春蚕一样,情系百姓,造福一方,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江边荒村变成了一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乐土,树立起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鲜活样板。

1936年,吴栋材出生在老沙洲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身处黑暗的旧社会,加上家中长子的身份,从童年时候起,吴栋材身上就担负起了沉甸甸的责任。艰难的日子,没有把吴栋材压倒,反而练就了他坚强、独立、有担当的个性。

1952年底,他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7年在军校入党,并于同年退伍返乡,当过小学教师、砖瓦厂保卫干事、生产队长等,依靠聪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创造安定的生活。

1978年,上级党委政府的一纸调令,将吴栋材的生活推到转折点。时年42岁的他,被派到南丰镇永联村,担任工作组组长、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永联,是1970年在长江边上围垦建村的,当初只有254户人家、700多人、近800亩地,直到1978年,这里仍是“地势低洼、十涝九灾、人心涣散,缺吃少穿”,要在这里打一场翻身仗,太难了。

但吴栋材偏不信邪,非要做出点事情来。他向村民表态:我吴栋材是“永久牌”的,不是“飞鸽牌”的,一定拔掉穷根,闯出一条富路来!

走马上任的吴栋材,天天穿梭在田间地头,忙起来,家都顾不上回。他的第一要务,就是把经济搞活!

1984年,他筹措30万元资金,带领一群“泥腿子”办起钢铁“大工业”。由于经济基础差,条件不足,永联轧钢厂创办之初不被人看好:办生产许可证、贷款、走出去学技术,事事都不顺。他毫不气馁,迎难而上,一一破解难题,轧钢厂仅用四个月就建成投产。198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万元,永联一举成为全县经济强村。1993年底,他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成立“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永钢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重要的建筑钢材生产基地。然而,2002年永钢遭遇重大危机——坯料紧张、价格上涨,面临两难的抉择:上炼钢,因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可能“找死”;不上炼钢,将因原料“无米下锅”而“等死”。关键时刻,吴栋材筹措10多亿元资金,一年内建成包括大小数十个项目的百万吨炼钢工程,使永钢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到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吴栋材眼里,村民职工的利益是高过头顶的。上世纪90年代末,面对“彻底转、转彻底”的企业改制要求,他带头把自己应得股份的一半无偿让给了永联村集体。他开高薪、给股份、盖公寓,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在这里安家立业、施展才能。

一直以来,吴栋材扎根永联,团结群众,从无到有缔造了永钢集团,把企业从一个小作坊,带入了全国企业的500百强;也把永联村,由一只“丑小鸭”变为了“白天鹅”,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强村、富村、文明村。多年来,习近平、胡锦涛、江泽民三任总书记亲切接见了吴栋材,给予了他高度肯定和赞扬。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他作为公民、共产党员、基层书记、劳动者这四个角色赢得的不朽荣耀。

2015年3月,吴栋材主动辞去了永钢集团董事长一职。2015年11月辞去永联村党委书记一职。这一留一去之间,充分展现了他“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境界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