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6-01-20
永联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现代文明的追求也从未停歇。1万多村民、1万多职工既是爱心奉献者,也是受益者——
幸福永联的爱心“集结”
□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苏报通讯员 朱群星 郑志芳
2015年11月16日,永联村民张君成功捐献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张家港市第10位、苏州市第10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也是永联村第二位干细胞捐赠者。
经济总量在全国行政村中排第三、上缴税收排第二,永联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追求现代文明。在这里,1万多村民、1万多职工既是爱心奉献者,也是受益者。因为人人有爱、处处有爱,永联人收获了一种别样的幸福感。
仁爱基因 村民职工成传承进化“主力军”
不久前,江苏永钢集团获评“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数据显示,永钢捐助的善款总额累计达1.1亿元,员工累计志愿服务时间为42860小时。
仁爱,是永联人与生俱来的“基因”。老书记吴栋材不仅将永联打造成“华夏第一钢村”,他更是在企业两次改制中,带头将股份捐给村集体,为永联村留住了永钢集团25%的股份,亲手为1万多名村民种下了一棵永久的“摇钱树”。
不仅如此,吴栋材还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到各个角落,让仁爱基因不断进化成长。近年来,永钢的爱心走进了中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江苏省大同博爱基金等公益慈善机构,也洒向了重庆科技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永钢集团干部职工的爱心更是第一时间送达灾区。
“老吴书记坚信经济要发展,精神要文明,连续四届创建了全国文明村,让永联村民走上了文明之路、幸福之路。”去年11月,从吴栋材手中接过村党委书记的吴惠芳表示,对仁爱与慈善的传承发展是他矢志不渝的工作准则。
在文明土壤的滋养下,普通村民职工成为仁爱基因传承和进化的“主力军”。这里涌现出两位骨髓捐献者——张君、李阿疆,苏州市最年轻的眼角膜和遗体捐赠者——徐志刚,张家港市首个共同签署捐献器官志愿书的家庭——徐志刚家庭等,身边好人、身边好事多不胜举。
激励机制 文明行为纳入考核评比
近来,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格外忙碌,一年一度的文明家庭奖评比正火热进行。永联“文明家庭奖”将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纳入考核评比,每年年底对每个家庭进行考核,得到满分,每人奖励1000元;有不良行为的要扣分,扣1分年底各项奖金补贴总数就向下浮动1%。不仅如此,扣分还要实现村民联动,被扣分村民所在的小组,每个村民也要被扣分。
“要让不文明行为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吴惠芳说,“有了这个抓手,大家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村民张大爷有四个儿子,原来都不愿承担赡养义务,现在每家轮流赡养;一对婆媳原来矛盾较深,婆婆住院,媳妇都不去看望,现在媳妇主动到医院照顾起了婆婆……据介绍,“文明家庭奖”已累计发放奖金9000多万元,激励机制的率先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
除了文明家庭奖的评选,道德模范等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也在全村刮起了一股“示范风”。2011年,社区第一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启动,评选出范学兰等第一批社区道德模范。随后,永联村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宣传版面在全村巡展,并在《永联村讯》上连续刊登。永和社区居委会还召开社区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一时间,永联村域内掀起了一股“人人向道德模范学习,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永联村产生的各级道德模范达20位之多。
互助模式 搭建爱心互助供需对接平台
“我们不仅要经济互助,更要精神互助,让爱心在互助中闪光。”吴惠芳说,幸福不仅是钱多,还包括友爱互助。从打造爱心互助街,到成立永联爱心志愿者联合会,再到成立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永联村不断创新实践互助模式,适应村民日益发展的精神需求,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走在永联的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一群人,他们是来自永联爱心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从邻里互助到老人帮扶、青少年关爱,再到技术帮教,志愿者们深入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贴心服务。除了志愿者联合会以外,永联村通过整合区域内的资金、人才、社会资本等,先后培育出了永联为民基金会、惠民服务中心、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等公益社会组织,健全互助模式。2012年,永联村规划建设了爱心互助街,设置学习、生活、娱乐、健康等4个互助功能区,涵盖了红领巾驿站、爱心超市以及助理餐厅等18个服务功能室,为永联村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和服务对象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据了解,永联村目前注册志愿者3000余名,每年开展志愿帮扶活动近1000次。
依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永联村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双职工子女寒暑假也有人帮助辅导。爱心便当、爱心剪刀、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给村民们提供了方便,也带去了温暖。在志愿精神的感染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进入人们的视野,永联村上下正逐渐形成一个日臻成熟的互助网络。吴惠芳说,永联村互助模式的“孵化”,与村里多年来坚持培育爱心氛围的理念不谋而合,而当前在永联村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志愿服务,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志愿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文明建设。
上一篇:平平安安过大年
下一篇:“全民慈善”诠释别样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