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永联村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永联大米何以飘香米兰

来源: 日期:2015-10-15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王会信

今年4月,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上海站开幕式上,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与世博会中国馆举行了签约仪式,“永联小镇”牌大米被指定为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用米,吴栋材还将“永联小镇”大米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意大利政府。“永联小镇”牌大米为何如此牛气冲天?

日前,记者来到永联水稻田北侧的控制室里,只见一位小伙子正坐在电脑桌前,手握鼠标眼盯屏幕。他就是永联现代粮食基地负责人刘中峰,拥有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和农业工程专业双学位。年过而立的他几年前从永钢集团制氧车间转行过来,负责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工作。

“去年亩产达省A级水平,1万多村民都吃不完,还供应给村办企业——永钢集团的职工。”刘中峰所在的控制室,一条长桌摆满了电脑,加上整面墙的大小屏幕,就构成了这个省内唯一的计算机田间管理控制系统。

得知记者要了解电脑种田,刘中峰用鼠标点开“组别三”选项,大屏上跳出稻田实时图像,右上角有红色阀门小图标不停闪烁,点击图标,对应显示“阀门九”,再点击,阀门图标变成了绿色圆点,设置好超时报警后,刘中峰说:“开始放水了!”从发现缺水到定点灌溉,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跟玩电脑游戏“开心农场”一模一样。

“我们把2000多亩地分了5个区256组,每组都有视频监控,地下埋了传感系统,哪里缺水点哪里。”刘中峰说,系统的源头是一个微型气象站,温度、气压、降雨、辐射量等数据实时传送到控制室,根据这些数据和田间传感器的反馈,电脑会自动分析提醒田间管理。此外,控制室里还安装了 “一点通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视频直通省市农委专家的办公室。

现实的水稻田毕竟不是“虚拟农场”,插秧、施肥、收割、烘干……这些可都离不开人。但在永联村粮食基地,这些活基本是黄金法、吴永明两个人干的。

久保田履带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洋马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上海纽荷兰四驱拖拉机、徕卡农田激光整平系统……黄金法打开他的“武器库”向记者介绍,一台播种机,一小时可以播1500个秧盘,约60亩地;一台“久保田”,每小时能收割10多亩地!不仅快,作业精度也大大提高。这个粮食基地平整时用上了外形酷似“月球车”的徕卡设备,通过激光反射调整牵引式平地铲,土地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这使得生产节水30%,减少田埂占用面积5%,增产30%左右。此外,水稻育秧有自动化育秧盘流水线,孵苗在智能温室工厂。插秧时,黄金法把育好的秧苗从温室运到田间,用插秧机插好。收获时,他先开着收割机收割,再把稻谷送进烘干车间,点击一个“翻斗”按钮就搞定。

近年来,永联村又实施了“稻鸭共作”,引进的鸭种全部为体型中小、活动灵活、露宿抗逆性强的康贝尔鸭。一亩地里放养15只鸭子,在抽穗前的2个月时间里,吃光了田里的害虫,还收获了1万多只“草鸭”。刘中峰说:“稻田可为鸭子提供一个休息场所,另外稻田里面的杂草虫子可以为鸭子作为食物。另外一个,鸭子在稻田里面的粪便可以为这个稻田作为肥料,而且在稻田里面的活动,减少杂草生长起到一定作用。通过这两个方面,我们今年水稻的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比传统的水稻种植减少了60%。”

“永联村兴工不忘农,利用工业余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建有粮食基地、花果蔬菜基地、苗木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等,实现工业与农业循环发展。其中,永联现代粮食基地是‘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基地’和‘扬州大学农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具有强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能力。”永联村党委副书记、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吴惠芳说,永联现代粮食基地有限公司秉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生态生产理念,采用“稻鸭共作”模式进行种植,实现“田养鸭,鸭肥田”,所产“永联小镇”牌大米定位于中高端消费者,色泽晶莹,味道清香,口感润滑,深受消费者青睐。“永联小镇”牌大米还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苏州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