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14-05-09
◆本报记者闫艳 通讯员钱秋松
从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心出发,沿着张杨公路行驶不到20分钟就可以达到南丰镇永联村。
顺着永钢集团厂区外的公路走不远,就到了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门口停着的旅游大巴上的游客陆续下车入园游览。“我真没想到现在的农村可以这样美,绿树很多,环境很好,而且还用很多现代化的手段来种田、养殖。”来自苏州市区已经70岁的沈小燕阿姨啧啧称赞,她用了好几个“没想到”描述她眼中的永联村。
一个以钢铁企业起家的村庄,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众多游客的青睐?产业规模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是其展现魅力的要诀。
不出家门播种灌溉
走进现代粮食生产基地,除了道路两边2000多亩的绿油油的麦苗,看不见农民劳作的身影。
而在永联现代粮食基地,由于“三精农业管理体系”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种田方式。进入生产基地的控制中心,12块电子显示屏和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控制系统出现在记者面前。
在生产基地控制系统上不断显示着水分、温度、气压、土壤成分等各项数据,基地的工作人员盯着大屏,用鼠标“种着地”。
“这里面绿颜色的方块就是规划的标准化农田,每块长110米、宽50米,一共有256块,灰色显示的是道路,蓝色显示的是河道,小一点的房子是水泵房,大一些的房子是排涝站。”粮食基地的工作人员王卫英指着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控制系统的主界面告诉记者:“我们可以用鼠标点开排涝站,看到田里水位的情况,在需要操作的阀门下面点击启动或停止,阀门就会开启或者关闭。我们这里每个地块都有视频监控,地下埋有传感系统,各种数据可以即时传输到大屏幕上来,再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和管理,这也为我们农业生产‘精确采集、精细管理、精准作业’创造了条件。”
“我们这边平时就 5人~6人上班,农忙的时候也就30多人。”王卫英说:“种植农作物时先播种,然后拿到育秧房里,10天以后,就可以在3000亩土地上插秧了,插秧时我们采用6行式或者8行式的插秧机进行插秧,每小时可以插秧9亩~12亩,一周左右就可以完成插秧工作。插秧后需要灌溉,特别是种植水稻时,需水量很大,而我们只要在这边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灌溉。”
“在苏南农村地区,受制于人口、环境、资源的制约,决定了农业必须走资源占用少、利用效率高的发展路子。目前,现代粮食基地、花卉蔬果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苗木基地、江南农耕文化园五大农业基地仅有员工219人,而人均管理土地面积是过去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如花卉基地人均管理土地6.8亩,在苗木园艺基地和现代粮食基地,人均管理土地面积更是高达90亩以上。”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常务副社长宋兴祥解释道。
反季种植轻松赚钱
在花卉果蔬基地的南门左手入口处,有3组外形酷似微缩版“水立方”的储热罐,体积共有700立方米。基地负责人夏彭飞更喜欢称之为“余热宝”。每年开始供暖时,“余热宝”里只需加注1吨左右的水,通过接收工厂废蒸汽来对水进行加热,烧到95℃左右后,让热水通过循环管道进入温室大棚,再经过棚内的热交换器、散热片、鼓风机等来进行立体供暖。
“现在你看到的大棚里种植的是果蔬,主要用于‘天天鲜’进行果蔬配送,冬季这里的温室大棚,摇身一变就成了‘鲜切花基地’。用来种植百合,我们一共有7个温室大棚,可以种植20亩百合,每亩有2.3万枝。”夏鹏飞给记者算起了账:每亩年产值约12万元,净利润是3万元左右。
别看种花利润高,其实难度很大,“种花要想赚钱,必须是反季节种植。”夏鹏飞说。永联花卉果蔬基地在每年9月~11月下花种,当年12月底就开始上花,时间跨度能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
“百合花上市时间与全国大多数地方种植花卉的上市时间错开,物以稀为贵,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夏彭飞告诉记者。
反季节种植的关键是保持恒温。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保温,二靠供暖。鲜切花大棚都由外隔温层和内保温层组成,保温效果足够。夏彭飞说:“关键是低温下的供暖,村企永钢集团源源不断产生的废蒸汽就是最好的供暖保证。”
永钢在发展绿色经济时,主动构建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循环通道,支撑配套设施农业,让工业废蒸汽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每年从12月开始供暖,持续到次年3月中旬。根据流量计算,同样的热量,如果烧煤炭的话,成本每平方米就在40元~50元。我们7个大棚估计成本至少在200万元,现在有了‘余热宝’,这笔钱就省下来了。”夏彭飞说。同时,水蒸汽释放热量后变成水,“余热宝”里的水就会不断增多,多出来的水还可以用来灌溉,水和汽都实现了循环利用。
“我们认为合理的产业循环,减少了工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发挥废弃物的价值,使永联的工农业生产更具有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宋兴祥告诉记者。
跳出农业才能做强农业
“永联村以生态农业为主打招牌,把现代粮食基地、花卉蔬果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苗木基地、江南农耕文化园等,整合打造成一个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让游客直观地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来这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宋兴祥告诉记者。
宋兴祥的说法在导游何少磊那里得到了印证。“我在永联当导游好几年了,以前没有搞休闲农业旅游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游客的。而现在,仅今天到永联的旅游大巴就有20多辆,游客至少有1000多人。自4月初长江鲜美食系列活动启动以来,我平均每天都要带4个团队,我们的游览点不止一个,有农耕文化园、永联小镇、现代农业园等,形成了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们在游览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新农村面貌,感受到什么是‘绿色钢村’。”
永联村不仅用工业反哺农业的“大手笔”打造了一个农业现代化的样本,更用生态之手巧妙地在一、二、三产业之间构建了绿色循环“穿越”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今天,农业的内涵与边界都在拓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跳出‘就农业谈农业’的旧框框,寻求现代农业的‘接二连三’,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宋兴祥表示,只有将工业化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引入现代农业发展中,以农业工业化、农民职业化为导向,突破传统养殖、种植业的单一模式,向加工、物流、营销和进出口贸易拓展,才能发挥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
当其他地方的农民还在田里谋生计时,永联村的带头人率先意识到农业与服务业之间天然的联系,将农业经营的触角伸向商贸、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物流、人流、资金流在永联村交汇,进一步拓宽了现代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描绘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生动画卷。
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下一篇:永联菜 真棒!